中時新聞網 - 原創山寨爭議多 藝術圈大亂象 (3.17.2019)


大陸知名藝術家葉永青被控抄襲。(取自手機人民網)


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西爾萬的作品(左圖)與大陸藝術家葉永青的作品(右圖)。(取自微信公眾號@抄襲的藝術)

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希爾萬日前透過比利時多家媒體發聲,斥責大陸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葉永青抄襲自己的藝術創作長達30年,且因此獲得國際聲名與巨額利益,葉永青至今只稱希爾萬是「影響至深的一位藝術家」,而此事已持續在大陸藝術圈發酵,要求道歉說明的聲浪不絕。

大陸當代藝術界名人,葉永青在「85美術新潮」時期便是代表人物之一,而希爾萬則是自學出身的藝術家,兩人的國際知名度和市場價值也大不同,希爾萬稱自己一幅畫約賣5000至1萬5000歐元,但過去葉永青在佳士德或蘇富比的畫,售價則高達40萬歐元,二者相差了40倍。
 

畫作原創性遭質疑

然而根據希爾萬提供給比利時媒體的圖片,兩人的作品中有著明顯相似的符號。「鳥、鳥巢、鳥籠、紅十字架、飛機……一切都在那裡,除了我的名字,否則看起來根本就是一樣的」希爾萬及其藝術經紀公司要求歐洲對葉永青禁展,也洽接蘇富比、佳士得停售其畫作。然而至今葉永青並未出面說明自己作品與希爾萬的關係。

話題發酵至今,大陸藝術圈呈兩股風向,一派指高明的藝術也不脫臨摹或「挪用」,如蔡國強1999年的作品《威尼斯收租院》便是1960年代的樣板雕塑《收租院》的重建;另一派則認為抄襲是事實就應向社會道歉,如曾為葉永青的展寫序的藝評家栗憲庭就發聲明「向藝術界道歉」;上海知名藏家劉益謙也表示自己收藏了他4件作品,不出面道歉或說明,沒有考慮藏家和社會大眾的感受。

此事在台灣藝術圈也引起討論,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就畫廊業者角度指出,畫廊在選擇長期經紀藝術家會做嚴格的實地審查,包括創作原創性、創作理念、藝術家的個性、學經歷、過去展覽及作品歷史、風格持續性、工作室狀況等都要進行了解。她指出在網路及社群媒體發達時代,作品資訊很容易取得,相對地抄襲也很容易就被發現。「藝術家在『借用』原創者作品時,除了應該公開表述,也要帶入自己新的創作想法才行。」
 

版畫易被複製難找原作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陳貺怡則分析指出,所謂的抄襲、臨摹或挪用主義,和不同時代的藝術價值、評斷標準與媒材特性都有關係,她指出:「西方藝術將『原創』或『原作』視為藝術價值的重要指標是在文藝復興後才開始,中世紀的工作坊接單創作,學徒臨摹老師的作品,當時沒有原創者概念。」此外像版畫、雕塑品,在媒材特性上就是不斷複製,也很難說哪件才是原作。

1990年代的挪用主義,作品看似和前人相同,卻加入新觀點並有創作者刻意模仿的說法,可以說此類型作品「真正的作品是概念」,也就成了藝術議題,而非抄襲所涉及的道德或法律問題。
 

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