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 陳如鈊 - 轉型成功前輩專訪系列— 藝術經紀鐵娘子 Donna Chen (03.27.2021)
轉型成功前輩專訪系列— 藝術經紀鐵娘子 Donna Chen
「唱歌表演畫畫搞藝術,能賺錢養活自己嗎?!」「藝術能當飯吃嗎?」
記得老早老早,在從事藝術創造的道路,有人和家庭革命地轟轟烈烈的那個年代,老一輩的人總是丟了一句:「唱歌表演畫畫搞藝術,能賺錢養活自己嗎?!」「藝術能當飯吃嗎?」最後丟了一句「你要是固執偏要走條路,就出去不要再回來了」!
殊不知在這幾年,拜科技與平台操作營運與投資意識活絡之賜,藝術創作投資還真的有如爆米花逼逼啵啵,瀰漫著一股豐腴香甜,大大地洗牌囉! 可以回家鄉告慰一下,真的可以當飯吃了!只要才華夠、持續原創能力、有特色!最重要的,要有個藝術經紀人幫你推波助瀾!
在過去普遍是畫廊代表的角色,但在6、7年前,早已有這樣的體制與可以在上面銷售的系統平台,只是當初台灣制度尚未完善有諸多限制,例如稅制就難以搞定。但從2016開始,藝術品拍賣所得計算方式有所調整有了「分離課稅」新制,間接加速了台灣藝術創作產業重返榮耀,鼓勵了近年台灣在藝術創作的市場。也不單純影響新銳藝術家、 藝廊、藝術拍賣營運與收藏者的關係,對於整個產業經濟產值的蓬勃發展有大大的影響,比如:藝術保險、藝術金融、倉儲及運輸、裱框及修復、展場租賃、藝術拍賣季周邊觀光、飯店營運。
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在遠企中心辦公大樓,同層的另一邊,就是赫赫有名佳士得藝術拍賣公司,人數很少,但裡面有個年輕女生,我腦海還刻畫著有一次她的法式穿著,氣質優雅的坐在櫃檯,有時候皮製的拖鞋,踩在很厚的地毯上,來回清點著包裝厚實的碩大的畫,那是啟蒙,對於這個高大上產業的暗戀階段。
第二次認真關注藝術投資時,還是因為聽聞廣達林百里董事長與當時的睿芙奧藝術集團副董郭倩如的新聞。再次注意,是一位原本在科技業的高階朋友R轉到這個新興市場,找R加入的是外商科技公司退休的總經理,成立一個專門買賣藝術品的平台,後來必須轉移到香港去。那時候我才第一次聽到「藝術經濟」與「藝術經紀」。似乎有種魔力吸引著我念念不忘。
「早就不會投資房地產了,投資藝術品才賺,沒有上限。」
幾年前有天跟一位許久沒見面的朋友聊起,她是位身經百戰的房仲,一段時間她埋頭作畫,其實很有天賦,她告訴我,房仲式微,她要轉型去考北京的藝術經紀人,非常昂貴,要有相關背景或是本身對藝術有鑽研,正在努力中!
前陣子臉書社團旋風式的成立一個作品展覽快閃平台,很驚人地在上面互相支持購買的作品如旋風般席捲,我還在點頭欣賞說不錯的時候,就被收購了!台灣的藝術屆在近六七年認真地在平台戰場和藝博會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其實真心為創作者高興!
遇見藝術經紀鐵娘子
在我被植入的刻板印象中,從事藝術銷售像畫廊或是拍賣的人,就要是個學習藝術、談不了凡塵俗事與廉價愛情,天生優雅脖子長, 踩個高跟的長直腿。直到有一天,Donna Chen 重置了我狹隘的想像空間!讓我重新認識了現代的「藝術經濟」這回事!
她可是從我過去認為XX的金融業(咳咳不好說),跳來經營畫廊,做如詩如夢的藝術經紀的呀!偏偏 Donna又是個我很喜歡的個性,聰明果斷,直來直往、冷靜乾脆、快狠準冷面笑匠的角色,我用我的火眼金星怎麼看,就是連貫不起來,後來我終於明白,我就侷限在我的「偏見」!其實合情合理,順理成章。
Donna五專畢業後工作了四年,因在台灣法國銀行工作,順利申請到英國跟法國大學歐洲經濟學士課程,先在英國念書,並在法國待兩年,再回英國拿了國際金融碩士,因為歐盟學校跨國合作,拿了兩邊的學位,回台後開始在金融圈工作,做了台灣第一檔ETF,也拿了投信投顧人才獎,意氣風發!
2008年和幾位朋友合夥,3周內迅速就把資金、辦公室、人都準備好了, 可惜股東之間不合, 基於信任度不足,四個月就拆夥了。
「開公司一個月很容易,收就難了,要半年到一年。」她喝了口水。
離開共同創立的公司後,Donna建立了「碁石智庫」;她一個人接下了購併案、從事市場研究、經營規劃、藉著語文的優勢,也幫外國雜誌寫專欄
「外資機構為何要聘僱我們當顧問?資產管理產業需要專業及足夠信任,客戶才會買單,因為有足夠的成功經驗及專業很重要!reputation很重要,還有業界累積的深厚人脈!如果對法規很熟就更是加分了!」
由於Donna幫客戶協助台灣的併購,買了公司, 就需要找人經營,理所當然地肩負起幫忙找相關人才的角色,也就做起了獵頭!
她承認在台灣顧問費非常難收,我很能理解,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給外行人聽的!
尤其是最近我遇到的新興產業的創投,以為人才媒合就是「他有缺,你有人,馬上可以成,多好賺!」我腦海馬上出現那個畫面「你看! 有流星!」流星還沒看到就消失了,以為轉身有求婚的鑽戒嗎?沒有,好的媒合機會沒抓住,成不了婚的!我們還是一起浪漫數流星吧。
我問這一路走來,Donna最大的學習是甚麼?
她說:
「自己創業有自己的彈性, 要辛苦兩三年, 不是人人可以做, 非常辛苦
要有對的model、獲利模式、產品是甚麼?客戶願意買單嗎?」
「辛苦是辛苦,寫商業計畫、買了公司後還要規劃未來幾年的人力需求!每一天都生不如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得失心不能放很重。」
聽到這裡,我以為Donna轉型到藝術經紀人,是因為有一番大起大落或是大徹大悟之類的精采故事,結果沒有,就是一句:「沒有啊,我就喜歡呀,我自己也有買!」
就這樣?!怎麼可以!如此順利地無縫接軌?沒有陣痛?沒有掙扎? 我和一同前來的前輩之一,Jennie相望一眼。
要做就做到專業!
Donna因為買了一位藝術家很多作品,有兩個朋友建議就乾脆簽下來,因為喜歡他的作品,2016年就當起這位藝術家的經紀人,逐步建立,直到現在,不算展覽合約,現在總共簽了八位代理藝術家!當我越深入了解藝術經紀,我就越明白,Donna的金融投資背景,以及與生俱來的投資敏銳度,根本就是像她的公司名稱一樣「碁石」,而且根本是突出水面的大石頭!專業加上興趣,倆倆相乘!
→ 對客戶 : 從財務規劃到藝術經紀買賣,客人都是法人為主, 藝術很多是對個人的,關係要經營,服務態度不一樣!如何建立黏著度?幾乎是不大可能的,除了一些關係比較近的,還可以推薦!
→ 對藝術家: 跟做財務金融併購公司一樣的模式,要先評估分析專業背景科系、獨創性、承諾足夠嗎?創作生涯長短?要有點知名度!之所以可以信任委託經紀,還是參考過去成功經驗!建立要把畫廊當作partner的信心,服務細節做到最專業, 藝術家就沒有甚麼好顧慮。
→ 對通路: 邀請藝術家一起參展!參考成功經驗,甚麼畫廊或是拍賣都會找上門來。藝術家會些獨特的考量,例如共會跟誰同展覽? 展場外觀細節、展場風格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Donna現在的工作,除了平日「多納藝術」畫廊的管理,還要不斷看展,同時間在不同地點可能有好幾個展要策畫,還要不斷找新的藝術家,以她的角度,當然希望能培養年輕一輩藝術家,簽長期代理約。對Donna而言,看來也沒有很輕鬆,要有絕佳的時間管理能力。
Donna轉型沒有經歷陣痛,順其自然地滑到這,當然歸功於以前挑作品就很厲害,2008年就開始蒐集了,買個兩百件不是大手大腳隨便撒,都是要做決策的。
她那不得了的投資腦袋,結合金融業的know how,構思了藝術基金,集合小眾的錢買藝術品當作基金,這讓她很獨特地不是單獨畫廊的角色,和一般人一樣,Donna希望有固定的收入,便開始培養各個客層;賣原創商品cover所有的階層。
「買我懂東西!我買東西決策很快,眼光精準,會斷貨的東西我馬上收納!於是成立自己的電商平台!可以賣這些累積收藏的小金額藝術作品。」
在她認為,藝術市場跟金融市場而言,沒甚麼不一樣,也有分新興市場股、大型股、小型股、不就是?? 在2020年全球藝術交易達到501億美元,線上交易是124億美元。
忌妒她的投資眼光到我都要翻白眼了,老天真是不公平!但她沒努力嗎?不,她從來沒有停止腳步過,她時刻與市場、時間賽跑。從金融、獵頭到藝術經紀與藝術投資,我看到她與不少金融機構共同策展,畫作與空間相互幫襯!她的職涯這轉,轉的精彩華麗!專業與興趣的結合最佳典範!
南方藝術中心曾說過,好的藝術經紀人條件有幾項:Good Eye、entrepreneur Spirit、Critical Thinking、Building Networking、The customer is king、Swing in the market、Specialize in your focus !
Donna可是一樣都沒缺少。
她給大家想要轉型創業的建議是
- 算好投資報酬率和固定支出成本
- 準備好足夠的資金去cover轉型的新模式,起碼要兩年的資金。
今年2021年Donna邁入第6年藝術參展,祝福這位總是勇往直前一路奔馳地藝術經紀鐵娘子,能發掘更多藝術創作者,也整合金融投資專業、帶領業界成為台灣的黑馬產業!
總結
差不多也是在45+慢慢進行跨界轉型,Donna從金融業轉型經營藝術/藝廊的成功,可以規納出幾點可以提供前輩們參考,
→踏著其實一路以來就在接觸也有興趣的路,可以併行也可以獨立發展。一開始做就是投注心力、認真當作事業經營。
→對於投資市場的精準與專業度與完全商業導向的特質,為了增加銷售客層,不只是針對頂端投資客戶,也推向大眾販售平價藝術創作與過去自己的收藏品。
→迎合需求很早就建立起電商成為管道之一。
→ 把之前金融業的人脈與資源全部運用上,起步不用陌生開發。最好客戶可以帶著跑。
人生中段場只是轉彎不是重來,這條路有人陪你走 祝福大家乘風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