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 紓困抵用券 視覺藝術界受惠少 (03.05.2020)

 

博物館界認為紓困抵用券對業界幫助並不大。(台北當代藝術館)
博物館界認為紓困抵用券對業界幫助並不大。(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42020/03/05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行政院會日前通過紓困振興特別預算600億元,立法院聯席委員會4日審查其中經濟部匡列的20億振興抵用券及使用方式,其中藝文活動雖列入抵用項目,但業內人士多表示「幫助不大」。

根據文化部的紓困振興預算規畫,提出藝文場所消費及票券抵用券預算共計3億元,由文化部建立及提供全國文化場所清單,而抵用券執行方式配合經濟部統一規畫,適用的文化場所包括博物館、展演場館、藝文表演預購票券、書店、工藝之家等。

對於振興抵用券,台北當代藝術館副總監張玉漢指出,立意良好,但就邏輯上而言,若疫情更嚴重,抵用券仍無法刺激民眾走入群聚密閉的展演空間,且「公營博物館美術館的門票收入並不影響營運,而像自籌款占3成的當代館或民間館所,最大的開銷還在於人員薪水。」抵用券並不能發揮效用,「以美術館而言,頂多對附屬的文創商店有小補。」

對畫廊產業而言抵用券亦幫助不大,紅野畫廊負責人李博文指出「民眾參觀畫廊是不需購票,且藝術品價格動輒數萬元,因此抵用券方案對於畫廊影響不大。」且畫廊的參觀人次較少,疫情期間,不會影響民眾前往畫廊的意願。他認為對於需要購票的展演,以及文創及周邊商品,抵用券則多少有些助益。

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表示,振興抵用券僅200元且要國旅住宿才可取得,對電影業、書店可能較有幫助,但「對畫廊是根本沒用!」她認為雖然文化部另有編列疫情相關補助,但長遠來看,畫廊仍只能提昇本身競爭力,強化數位行銷能力。以多納藝術為例,過去2年便積極經營社群媒體,建立線上庫存系統,讓有興趣的藏家可數位化觀展等。

畫廊協會4日亦在內部會議中針對文化部紓困方案進行會商,協會理事長鍾經新匯集從業人員的建議指出,期望文化部比照「2003 SARS疫情」藝文產業紓困措施,疫情擴散期間從事視覺藝術工作的個人或立案民間團體皆可就疫情影響而受到的損失提出補貼申請,範圍含括設備與消毒費用、水電人事費、展覽及推廣教育等活動支出、展覽場所的門票與場租損失等。其次,提供低利貸款方案予疫情影響下資金運營困難之畫廊及藝文機構,並籲請藝術品作為貸款擔保的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