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2020/01/01 中國時報 李怡芸
《反滲透法》三讀通過,過去在兩岸間交流熱絡的文化藝術界,認為定義不清,擔憂接觸大陸官方出資的活動就踩紅線。圖為福州市霞光畫院與台灣台中雲山畫會的近60位書畫家相聚福州,聯袂舉行書畫藝術筆會交流活動。(中新社)
爭議多時的《反滲透法》,跨年前的12月31日在立院三讀通過。對過去在兩岸間交流熱絡的文化藝術界而言,此法可能的爭議各有憂心,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定義不清、漏洞太多,藝術工作者並非法律專業,未來是否動輒違法,或一旦接觸大陸官方出資的活動就「踩紅線」?文化評論者楊渡直言:「是準備殺死多少年輕人的生路?」
資助或滲透 模糊不清
對於此法帶來的影響,藝術圈意見分歧,但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認為,主要爭議在於定義不清,後續則有可能令兩岸交流活動急降。她舉例,若台灣畫廊到大陸參展,「對方有的會給承諾,如打折、招待住宿,或老闆自己買,恐怕就已構成反滲透法前半部分要件」。
台灣藝術家赴大陸交流頻繁,更被視為藝術領域彼此激盪、活化的佳話。但若未來對岸邀請或主辦方受官方資助,甚或場地安排有官方的許可與支持,是否都存在「資助」與「滲透資金」間的模糊不清,令不願具名的藝術界人士感慨,如今執政黨的作法一如過去戒嚴時期,以國家安全為由,行亂法之實。
陳如鈊指出,若現行法案對大陸業者不利,是否台灣畫協、機構、業者未來也會噤聲,以免有對價關係。她表示,從影響藝術家乃至藝術產業,還是比較後期的事,短時間內不會馬上顯現。
接案設計 只能島內發展
專欄作家、評論者楊渡直言,反滲透法影響所及,台灣靠接案維生的設計師首當其衝。台灣自詡文創在兩岸先行,台灣設計師設計力佳,且相較台灣的不景氣,自然會接觸大陸案子,但拿了大陸出版公司的設計費,如何分辨是不是「滲透資金」?對生存不易的個人設計師而言,無疑是生路受限。
以「翻轉文字」聞名的設計師林國慶也質疑,20多年來長期遊走兩岸,「且官方是最大公約,也收取設計費、演講費、出席費,甚至20幾年的飛航、住宿和餐飲皆是對岸打理」,是否已然「踩線」?反滲透法是否最後限制大家,只能在島嶼上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
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