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外雜誌 - 盧昉 尋找錯置的時空中的自我面貌 (第52期,1月號 2014 )

盧昉 尋找錯置的時空中的自我面貌

文∣孫曉彤

[…] 在台灣完成了完整的美術學院訓練,大學畢業之後,盧昉赴西班牙求學,除了更進一步地強化了他原本就擅長的寫實繪畫技法外,向來醉心於歐洲古典藝術風格的他在賽維雅大學美術繪畫與藝術修復組修習博士班課程,當時盧昉不僅近距離地接觸大量古典繪畫的原作,同時也累積了關於繪畫材質和相關運用的專業知識,這個經歷成就他在日後在個人的創作中對於媒材和畫面品質的高度要求,同時也使得他在「出古入今」的議題探索上,有著非常到位的表現。2008年,盧昉結束了長達五年的旅歐生涯,選擇返回台灣,而他也不諱言當時的心情,很難適應這個似乎應該是「故鄉」的地方:孤單、無所適從、格格不入⋯⋯盧昉曾經提及,當時自己幾乎完全無法接受每天睜開眼睛就能看見的窗外風景─在歐洲的舊城區放目所及盡是17、18世紀造型優美的古老建築,然而在台灣的城市,推開窗戶卻只能看見一望無際的鐵窗加蓋和違章建築。這個並不美好的視覺經驗,使得盧昉對於現實環境產生了難以消解的拒斥和疏離,他用以回應的方式便是選擇不去看,而也約莫是在那個時間點,他發展出了以自己的形象為藍本的角色「大鼻子」,這個表情和姿態總是充滿詼諧甚至帶有戲謔意味的人物,總是任意而突兀地出現在各種經典繪畫之中,彷彿是意料之外的即興演出,將觀眾從對於名作的嚴肅和崇敬感覺裡,拉到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語境中,但是搏君一笑終究不是創作者的終極目標,對盧昉來說,更深層的意圖是透過如此舉重若輕的畫面形式,去轉化那份難以言說的、對現實的衝擊與無奈。

   全文請見《藝外》2014年1月號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