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痞客邦-2023兔年好運 「好日成雙 – 蔡名璨個展」在多納藝術-華山館展出 ! (12.28.2022)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蔡名璨採用有別於傳統的水墨技巧,在墨色渲染濃淡之間,將每天看到的家具等等生活物件入畫,再編造各種維度的世界成為背景,於是充滿戲劇性的畫面與水墨傳統印象產生碰撞。

更多

LINE旅遊-錢兔似錦 玉兔迎春 好日成雙蔡名璨個展 濃郁年節氣氛 (12.27.2022)

作品【好時光】作者提及:2023癸卯年為兔年,平行時空中的神兔興奮著舞龍舞獅預先慶祝兔年的即將到來,在神兔擺動舞龍舞獅之下,必能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日日都是好時光。作品【好事近了】平行時空中的小貓和兔子,追求所愛,彷彿快要一起共築美好的未來,這暗示著好事成真,好事近了。

更多

191ART藝文報報-多納藝術華山館《好事成雙–蔡名璨個展》即將於1/11開展 (12.26.2022)

「好日成雙」引用自成語「好事成雙」,原意為期許好事能夠接連發生,衍伸為在美好的事物接踵而來之下,美滿富足的日子可期,今日是好日,明日也將是好日,後日也是好日,,日日都將是好日。而所謂「好」日,每個人的定義並不盡相同,蔡名璨認為,創作本身就是尋求美好的過程,人們也都祈求更美好的未來,因此吉祥文化的發展遠自新石器時代便有記載,搭配各式各樣圖紋的陶罐應運而生,並在時間的推移下產生獨特的象徵意義(例如牡丹代表富貴),因此蔡名璨的畫作運用吉祥的圖像,寓意對生活的期待,以及對美好的嚮往。作品【好時光】作者提及:2023癸卯年為兔年,平行時空中的神兔興奮著舞龍舞獅預先慶祝兔年的即將到來,在神兔擺動舞龍舞獅之下,必能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日日都是好時光。作品【好事近了】平行時空中的小貓和兔子,追求所愛,彷彿快要一起共築美好的未來,這暗示著好事成真,好事近了。

更多

台灣TB新聞網-2023好日成雙:蔡名璨個展 日日都是好時光 在華山 (12.25.2022)

蔡名璨的創作題材與他的信仰有很深的連結,一是「多元宇宙」、二是「吸引力法則」。他常常以旁觀者的身份,揣摩周遭可能存在平行世界的交會時刻,其中則充滿各種想像出來的生命體。而「吸引力法則」則是將想像變成實相,所以在追求美好未來的希求之下,平行時空裡的「祂們」總會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事。

更多

HiNet生活誌-錢兔似錦 玉兔迎春 好日成雙蔡名璨個展 濃郁年節氣氛 (12.24.2022)

「好日成雙」引用自成語「好事成雙」,原意為期許好事能夠接連發生,衍伸為在美好的事物接踵而來之下,美滿富足的日子可期,今日是好日,明日也將是好日,後日也是好日,日日都將是好日。蔡名璨認為,創作本身就是尋求美好的過程,人們也都祈求更美好的未來,因此吉祥文化的發展遠自新石器時代便有記載,搭配各式各樣圖紋的陶罐應運而生,並在時間的推移下產生獨特的象徵意義(例如牡丹代表富貴),因此蔡名璨的畫作運用吉祥的圖像,寓意對生活的期待,以及對美好的嚮往。

更多

La Vie-凝結台北的靜謐瞬間!藝術家周政緯素描紀錄東門、中山等城市角落,多納藝術《老地方》展出中(12.19.2022)

生活在一座城市久了,某些街道、店家與角落藏滿回憶,因熟悉而日久生情;若搬離從小長大的城市,時隔多年回鄉,那份熟悉感好像變得疏離,也耐人尋味,成為再次探索的濫觴。而對旅居西班牙多年的台灣藝術家周政緯來說,正是如此。2015年,周政緯展開將為期至2030年的創作計畫,試圖用畫筆記錄下這15年間的台北,看時代遞嬗、城市變遷、街廓演變。計畫展開至今近8年,周政緯捕捉了什麼樣的台北?即日起至2023年1月8日,不妨到多納藝術華山館舉辦的《老地方-周政緯個展》現場親賞。

更多

小日子-周政緯個展「老地方Telling Stories」(12.14.2022)

紀錄 2015 至 2030 年之間臺北的街道面貌

更多

中國時報-老地方–周政緯個展(12.13.2022)

基於對故鄉台北的情感,周政緯自2013 年從澳門回台後,即開始計畫用15年的時間,用畫筆記錄從2015年~2030年之間台北市的街道面貌,前期是透過石墨黑白素描來記錄,中期也就是現在這階段開始加入部分色彩,到最後階段會是有顏色的作品。近八年來,他爬遍台北附近的山,定期作不同時間點的景物攝影紀錄。有空時也會遊走在家裡及工作室的附近巷弄,尋拾滿是印記的舊物,用畫筆與筆觸慢慢堆疊在此地成長的痕跡。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經完成五、六十件畫作。

更多

人向福報-周政緯用畫筆描繪台北 「老地方」喚起共同記憶(12.13.2022)

這次展覽大都是他居家或工作室附近的街景,「在這些巷弄裡遊走,我發覺『在地』好像不用特別去找尋。」在遊走過程之中,他發現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已經改變或正在改變,他希望透過畫筆將它紀錄下來,「以免以後它不見了,我可能就找不回那個溫度了。」

更多

城市美學新態度-記得那一幀幀城市街景 | 周政緯 繪筆下的台北老地方(12.13.2022)

「表現真實」是周政緯一貫追求的藝術目標,他筆下的台北街道有著一種空氣輕盈的漂移感及透明度,作品中並刻意將「人」去除,彷彿是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中按下時間的暫停鍵,透過單純的空間結構與建築,把城市當作是生命的主體來詮釋。記得那一幀幀城市街景 | 周政緯 繪筆下的台北老地方 2022-12-13 周政緯試圖描繪的不只是純粹的街景或風景,還包括一段段真實深刻的敘事。在疫情嚴峻的這兩三年期間,他游走於家裏及工作室附近的巷弄裏,用畫筆記錄那些從小看到大,如今卻逐漸消失的街景畫面他希望把孰悉的地方,或是正要改變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以免這些景物以後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那個溫度。他也希望能藉由這些作品,喚起跟他生活在同一個時段或台北周遭附近人們的共同記憶,在日後看到這些影像,會想起這些「老地方」。

更多

經濟日報-周政緯「老地方」個展多納藝術華山館展25件素描及油畫(12.12.2022)

多納藝術在12月7日到明(112)年1月8日期間,於多納藝術華山館舉辦「老地方–周政緯個展」,展出台灣藝術家周政緯近兩年以「台北」為主題的25件城市系列作品。 在這次展覽中,周政緯以石墨黑白素描為主,偶爾渲染著幾處色彩,乍看下很像懷舊照片中的街景寫實,不過在每一筆塗抹中,都有著藝術家對家鄉濃濃的情感投射與理想性的描繪,及對過往時光的戀舊之情,處處標記著優雅而緩慢的老派靈魂。 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表示,這次展覽特別請周政緯畫了「華山1914」及「多納華山」兩張作品,展覽也特別選在有超過百年古蹟的多納藝術華山館展出,凸顯懷舊的浪漫。

更多

191ART雲端美術館-多納藝術《老地方 – 周政緯個展》(12.11.2022)

基於對故鄉台北的情感,周政緯自2013 年從澳門回台後,即開始計畫用15年的時間,用畫筆記錄從2015年~2030年之間台北市的街道面貌,前期是透過石墨黑白素描來記錄,中期也就是現在這階段開始加入部分色彩,到最後階段會是有顏色的作品。近八年來,他爬遍台北附近的山,定期作不同時間點的景物攝影紀錄。有空時也會遊走在家裡及工作室的附近巷弄,尋拾滿是印記的舊物,用畫筆與筆觸慢慢堆疊在此地成長的痕跡。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經完成五、六十件畫作。 「表現真實」是周政緯一貫追求的藝術目標,他筆下的台北街道有著一種空氣輕盈的漂移感及透明度,作品中並刻意將"人"去除,彷彿是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中按下時間的暫停鍵,透過單純的空間結構與建築,把城市當作是生命的主體來詮釋。周政緯試圖描繪的不只是純粹的街景或風景,還包括一段段真實深刻的敘事。在疫情嚴峻的這兩三年期間,他游走於家裏及工作室附近的巷弄裏,用畫筆記錄那些從小看到大,如今卻逐漸消失的街景畫面。他希望把孰悉的地方,或是正要改變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以免這些景物以後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那個溫度。他也希望能藉由這些作品,喚起跟他生活在同一個時段或台北周遭附近人們的共同記憶,在日後看到這些影像,會想起這些「老地方」。

更多

台灣TB新聞網-台灣藝術家以「台北」為主題 老地方 – 周政緯個展 多納藝術華山館展出(12.09.2022)

在這次展覽中,周政緯以石墨黑白素描為主,偶爾渲染著幾處色彩,乍看下很像懷舊照片中的街景寫實,不過在每一筆塗抹中,都有著藝術家對家鄉濃濃的情感投射與理想性的描繪,及對過往時光的戀舊之情,處處標記著優雅而緩慢的老派靈魂。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表示,這次展覽特別請周政緯畫了「華山1914」及「多納華山」兩張作品,展覽也特別選在有超過百年古蹟的多納藝術華山館展出,凸顯懷舊的浪漫,歡迎來到這裡,想起老地方,你我的共同記憶。

更多

Arttime 藝術網-老地方-周政緯個展(12.08.2022)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裡有一件是藝術家的自畫像,相較於那些精緻細膩的街景,這張小小的畫卻充滿色彩與肌理的意外。長久以來,周政緯都將描述世界的方法依託於他敏銳的觀察與富有創造力的雙手,他儘可能誠實地做一個形象轉譯者,就算其中參雜了個人大量的情感因素,也不會成為放棄描繪真實的理由。這樣的執著或許是身為寫實藝術家的責任,它並不難想像,尤其當這個觀點描述的是政緯這個嚴守紀律與道統的畫家之時。在這幅自畫像裡我卻看到了一種自在的放鬆,或許因為描繪的主題是自己,這賦予了政緯全然自由表現的權利。我凝視著它,驚訝地從中看到了老朋友真正的樣子,畫面中那模糊的形與色的聚合似乎也正與我對視,用安靜卻肯定的言語回應著我。 「找一天再約了吃飯吧!」,當我凝神思考時,耳邊傳來政緯一貫熟悉的問候,把我拉回了這個真實又不真實的世界。我拍了拍政緯的肩膀:「當然,我們老地方見!」

更多

Klook-老地方|周政緯個展|華山文創 (12.07.2022)

對於周政緯而言,時間是統率作品的主要元素,他將之看作為繪畫訓練的基礎,不可逆反,也不存在任何取巧的空間。在漫長的繪畫探索裡,政緯深信學習這門造型藝術必要的規範與順序,這個觀點同時也交代了他的作品中「素描性」與「繪畫性」之間的關係。即使畫家要傳達的是無庸置疑的感性,但是理性的骨幹絕對不可或缺,這與他長期以來所接受的學院藝術訓練有密切的關係。政緯雖然認同色彩是建立在正確的素描基礎上,然而這卻不是素描為主色彩為輔的概念,相反的,造型被賦予色彩才是繪畫成形的最後狀態。黑白為起始,色彩是完形,所謂的素描是尚未帶上顏色的繪畫階段,素描性是繪畫性的一部分,兩者之間存有互不可缺的關聯性與時間上前後發展的順序性。周政緯有計畫地發展他的風格語言,將黑白慢慢注入色彩,為蟄伏於陳舊過往的記憶逐步披上現實世界的外衣,整個過程就如同沖洗照片時的顯影過程,從模糊到清晰,時間低調而確實地彰顯自身的存在。 不可諱言,在當前的藝術氣氛裡,「懷舊」這個字詞的確帶有些許貶抑的意味,主要是因為此種情懷與當下生活之間的薄弱連結。純粹的失落感、情感上的自我耽溺,或許能經由回憶的濾鏡讓事物顯得美好,但是冀望當下與美好的過往一樣,本質上是無望的幻想。英國文化理論學者威爾森(Elizaeath Wilson,1936-)卻不認為懷舊只是感傷的情緒性產物,它能夠幫助我們衡量走過的距離,並察知已改變的現實。 周政緯選擇讓失落成為一種具體的美感,在事物快速消逝的年代裡,能夠理解到該把握的與該珍惜的,無疑是他為自身保留的坦率與真實。 若是要將周政緯此次展出的作品做主題上的分類,或許可以將之納入「風景畫」的範疇裡,雖然它與西方文藝復興之後將風景視為「怡情之物」的觀點並不盡相同,然而兩者都將風景當作媒介,成為了藝術家表現獨特美學視角的人文土地。如同鑽研風景的藝術理論學者安德魯斯(Malcolm Andrews,1942-)所言:「它(風景)是被它自己重新整理過或者被藝術的視線整理過的土地,因此它已經準備充分地等待著屬於它自己的肖像畫。」 而那些看似冷漠實則充滿情感的敘事,則是周政緯賦予城市肖像的姿態與表情。《二馬飲食》、《東門西褲店》、《永康街七巷轉角》、《和平東路舊台電總部》,單純表達街道位置與建築場所的作品名稱,讓人聯想到70年代美國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描述城市樣貌的觀點,然而細察卻相當不同。照相寫實主義藝術家無疑將精確複製形象作為藝術目標,他們冷靜客觀地陳述眼睛所觀看到的景象,小心翼翼不留下任何個人性的痕跡,極度逼真的繪畫作品反映的是後工業社會中的冷漠與疏離。周政緯則是將自己扮演成「漫遊者」(Flâneur),只是不同於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筆下那置身於都市群眾之外的詩人,在穿越城市街道時他不甘於遵循冷漠的路徑,而是真實走入風景,並且成為它的一部分。

更多